科技大廠加速撤離,找到稀土替代方案?
今年以來,作為蘋果、特斯拉、戴爾等品牌的重要代工廠,和碩的動作頻頻。
就在本周,和碩一口氣宣布了兩件大事:一是計劃將部分制造業務逐步從中國轉移,并將在美國新建AI服務器制造工廠;二是就備受關注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問題,首次明確回應:大部分產品已完成材料替代設計,不再依賴受限稀土。
隨著全球AI服務器需求大增,和碩成為Nvidia GB200服務器機架的主要組裝廠商之一,今年年初就領先同行向美國客戶交付首批產品,客戶反饋也非常正面,甚至認為“性能優于其他同類競品”。
驗證成功后,和碩決定進一步加碼美國投資,計劃將2025年資本支出從3億美元提升至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用于美國工廠的設備采購。
據目前披露的信息,這家AI服務器工廠已進入最后評估階段,預計將在6月或7月正式宣布選址,目標區域包括土地、能源、勞動力條件相對成熟的德克薩斯州。
其實,和碩過去幾年已在持續推動“制造去中國化”,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建有維修中心,加州設有辦事處;去年在墨西哥建廠,今年三季度將開始AI服務器量產;越南、印度也早有產線布局。
不僅是和碩,緯創資通、英業達、富士康等臺廠也都在加快布局AI服務器在北美本地的產能,特別是英業達、仁寶已先后宣布將在德州建廠。
除了制造外遷,和碩也正面回應了外界高度關注的稀土問題。
今年4月,中國出臺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引發全球關注。中重稀土廣泛用于汽車、電子等產業,很多人擔心斷供影響電子制造業。
對此,和碩在6月股東會上表示,通過調整產品設計,大部分材料已經實現替代,客戶也接受了新方案。這主要得益于和碩的產品以電子通訊為主,受中重稀土的依賴相對較小。
也就是說,雖然外界關注“卡脖子”,但在和碩這類大廠內部,替代已經悄然完成。
從整體業績來看,和碩的財務表現也相對穩健。
2025年第一季度,和碩實現凈利潤168.8億新臺幣,同比增長7.4%,是近三年來的最好水平。雖然營收同比下降10.5%,但毛利率逆勢上升至4.1%,說明生產效率有所提升。
更值得關注的是,和碩在汽車電子方面也邁出新步伐,目前已為特斯拉提供發動機控制單元、車載電腦、充電樁等核心部件。這表明它正嘗試從傳統代工,向智能汽車全產業鏈進一步滲透,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展望未來,和碩對2025年第二季度持樂觀態度,認為隨著客戶新產品上市、AI PC逐步放量,業務表現將比第一季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