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檔案》披露奧特曼的AI帝國:80家關聯公司,股權價值200億美元
非營利科技監督組織Midas Project與Tech Oversight Project聯合發布了《OpenAI檔案》。
Midas Project由美國三位資深戰略傳播專家——薩夏·霍沃斯 (Sacha Haworth)、凱爾·莫爾斯 (Kyle Morse)、瑪喬麗·康諾利 (Marjorie K. Connolly)成立,聚焦人工智能技術普惠。Tech Oversight Project則由志愿者組成,致力于通過推動立法來制衡科技巨頭的危害性行為。
這份逾50頁、超過1萬字的報告,通過企業披露文件、法律訴訟、公開信等數百份原始資料,系統梳理了OpenAI從非營利實驗室向AI商業巨頭轉型的歷程,被視為“迄今為止關于OpenAI治理實踐、領導者誠信和企業文化問題的最全面信息匯編”。
報告中披露,OpenAI計劃取消最大100倍的投資回報上限,重新定義與投資者的關系。盡管OpenAI仍宣稱保持非營利控制,但實際權力已逐漸轉向投資者,削弱了董事會對公司使命的監督。
同時,奧特曼被曝在其領導的三家公司中,曾兩次被高層建議免職,原因包括“欺騙性行為”和過度追求個人財富。奧特曼已投資超過80家公司,其中包括與OpenAI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如Reddit、Stripe等,涉嫌利益沖突。
01 理想與資本的沖突
報告中稱,OpenAI最初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組織成立,明確承諾“確保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然而,短短十年間,它已迅速轉型為一家估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營利性企業。在這個過程中,OpenAI正在完成一場危險的交易:它正將“造福人類”的初心典當給資本,轉而簽下一紙為投資者攫取無限利潤的賣身契。
此次重組并非普通的企業架構調整,而是象征著OpenAI十年劇烈變革的最終章。
數十名離職員工的證詞揭示出,這家從研究實驗室蛻變為全球科技巨頭的公司始終面臨雙重困境:在市場經濟的強大裹挾下,OpenAI最初標榜的"負責任AI開發"理念正在逐步瓦解。而其頗具個人魅力的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在深入審視后,恰恰折射出這家公司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
這次重組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它宣告了OpenAI再也無法維持其創立時的理想神話,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與經濟力量碰撞的天然實驗場,驗證了在巨額資本面前初創理想的脆弱性。
問題的關鍵不再是OpenAI創始人是否懷有善意,而是當60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遇上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賺錢的技術時,任何美好的初衷是否能夠抵御資本的巨大引力。
02 OpenAI存在四大隱憂
Midas Project與Tech Oversight Project在調查中揭示了OpenAI存在的四大隱憂以及具體細節:
公司架構調整
OpenAI計劃取消投資者回報上限:OpenAI曾經對投資者的回報設置上限,最多為100倍,目的是確保其成功開發出能自動化所有人類勞動的人工智能,其收益能回饋全人類。然而,OpenAI現已宣布計劃取消這一回報上限。
OpenAI宣稱保持非營利控制,實則可能削弱非營利組織的權力:盡管OpenAI聲稱已經改變了放棄非營利控制的決定,但調查顯示,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將不再擁有足夠的權力來確保OpenAI履行其最初的使命。
投資者施壓要求OpenAI進行結構性改革:OpenAI承認,進行這些結構性調整是為了迎合投資者的要求,投資者已將提供資金的條件與結構性改革掛鉤,包括允許無限回報。這種改變恰恰是OpenAI最初的結構所極力避免的,即希望不會受到投資者的過度影響。
CEO誠信問題
資深員工曾嘗試罷免奧特曼:在奧特曼領導的三家公司中,資深員工曾兩次建議董事會罷免他的首席執行官職務,理由是他的“欺騙性和混亂行為”。在硅谷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擔任CEO時,奧特曼被迫辭職,并因管理缺席和過度追求個人財富而受到指責。
奧特曼聲稱對強迫員工簽署嚴格保密協議計劃不知情:但事實是,他親自簽署文件,授權OpenAI可剝奪未簽協議員工的既得股權。
奧特曼多次向董事會成員撒謊:奧特曼曾聲稱法律團隊已批準某項安全流程豁免,但實際上并未批準。此外,他還報告稱某董事會成員要求罷免另一位董事會成員,實際上并無此事。
透明度與安全性
OpenAI強迫員工簽署高度限制性的保密協議:前OpenAI員工表示,公司要求簽署極為嚴格的保密協議和不詆毀協議,威脅如果員工批評公司,甚至在離職后,所有已歸屬的股權將被收回。
OpenAI急于推進安全評估流程:為了趕上產品發布的進度,OpenAI急于完成其AI模型的安全評估,明顯壓縮了安全測試的時間,并減少了相關資源投入。
OpenAI內部人士描述了魯莽和保密的企業文化:OpenAI的員工指責公司未能履行其承諾,并且系統性地阻止員工提出任何關切和問題。
利益沖突
OpenAI非營利董事會存在多個未解決的利益沖突:雖然OpenAI將“獨立董事”定義為沒有OpenAI股權的成員,但董事會似乎忽視了這些獨立董事在外部投資中的利益沖突,而這些外部公司恰好能從與OpenAI的合作中受益。
奧特曼淡化自己在OpenAI中的財務利益:盡管奧特曼曾聲稱自己在OpenAI沒有任何個人財務利益,但他的16億美元凈資產中,絕大部分來自他在OpenAI合作伙伴公司中的投資,包括Retro Biosciences和Rewind AI,這些公司將從OpenAI的持續增長中獲益。
關鍵重組決策未宣布回避:盡管存在上述利益沖突,OpenAI并未宣布任何董事會成員回避關于是否進行重組并移除利潤上限的關鍵決策,而這一決定將為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新投資。
03 奧特曼搞“雙標”
在上述隱憂中,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利益沖突,特別是奧特曼所奉行的“雙標”準則。
這些利益沖突主要集中在OpenAI高層和董事會成員在公司取得成功時,能夠直接或間接獲得多少利益。報告還包括了對奧特曼個人投資組合的推測,涉及許多當前與OpenAI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如Retro Biosciences、Helion Energy、Reddit、Stripe、Rewind AI和Rain AI等。這些公司或與OpenAI有合作關系,或為OpenAI的供應商,甚至是其潛在的收購目標。
奧特曼早期曾明確表示,他非常關注利益沖突可能對OpenAI董事會帶來的威脅。比如,OpenAI董事會成員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2022年創辦AI實驗室Inflection AI后,奧特曼“堅決”要求他必須辭職。盡管霍夫曼對此不滿,但他最終還是為了避免明顯的利益沖突而辭職。
奧特曼還曾認為,若董事會成員的公司是OpenAI的客戶,這就構成了嚴重的利益沖突。例如,2023年4月,他曾向董事會成員建議,問答網站Quora的CEO亞當·德安吉洛(Adam D’Angelo)應該辭去OpenAI董事會職務,因為Quora開始開發自家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Poe,而Poe正是OpenAI的客戶。
過去,奧特曼曾淡化自己與OpenAI之間的財務關系。2023年,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當被問及是否通過領導OpenAI獲得了大量收入,奧特曼堅決否認,并稱自己“在OpenAI沒有任何股份”,只獲得“足夠支付健康保險的薪水”。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奧特曼通過兩個獨立的投資基金間接持有OpenAI的股份。此外,他曾擁有OpenAI的創業投資基金,而這一事實不僅沒有公開,奧特曼也未向董事會披露這些信息。
更重要的是,他的16億美元凈資產如今主要集中在與人工智能和能源相關的投資上,這些投資目標要么與OpenAI有業務合作,要么將在OpenAI從非營利模式轉型過程中獲益。
此外,奧特曼可能會在新成立的營利性實體中獲得股權。早期有傳言稱,他可能會獲得約7%的股權(價值約200億美元),盡管OpenAI表示“目前沒有計劃”讓奧特曼直接獲得股權。
04 已投資80多家公司
目前公開數據顯示,在2009年至2025年期間,奧特曼已經投資了80多家公司,其中部分重點投資如下:
Retro Biosciences 和 Helion Energy
2021年,奧特曼將“所有的流動凈資產”投入了兩家公司:1.8億美元用于Retro Biosciences,3.75億美元用于Helion Energy。其中,Retro Biosciences已與OpenAI達成合作,OpenAI也正在與Helion就購買“大量”核聚變能源進行談判。
Reddit Inc
奧特曼還擁有Reddit約7.5%的股份。當Reddit宣布與OpenAI達成合作,出售訓練數據時,Reddit的估值飆升了13%,從而使奧特曼的凈資產增加了約5000萬美元。
Stripe Payments
2009年,奧特曼投資了支付處理初創公司Stripe,獲得了2%的股權。如今,Stripe的估值接近1000億美元,盡管奧特曼的股權份額有所縮水。2023年,Stripe與OpenAI宣布合作,將OpenAI的模型商業化,并將這些模型集成到Stripe的產品中。
Rewind AI
奧特曼投資了AI硬件公司Rewind AI(也稱Limitless),后者使用OpenAI的軟件,而且是獨家使用,因為OpenAI是Rewind隱私政策中唯一提到的模型提供商。Rewind最近的估值為3.5億美元。
Rain AI
奧特曼還是芯片公司Rain AI的投資者,OpenAI已經與其簽署了意向書,計劃購買價值5100萬美元的芯片。據悉,OpenAI正在考慮收購Rain AI。
05 OpenAI變味了!
《OpenAI檔案》項目負責人泰勒·約翰斯頓(Tyler Johnston)是Midas Project的執行主任,他在采訪中特別強調:“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揭示OpenAI在2020年前后提出的發展愿景與2025年實際商業行為之間存在的顯著落差?!?/p>
兩家非營利機構還特別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該研究完全獨立運作,從未接受包括埃隆·馬斯克旗下xAI、Anthropic,以及Meta、谷歌、微軟等OpenAI競爭對手的任何形式資金支持或內容干預。
“我們本質上是在搭建一個歷史對照平臺”,約翰斯頓總結道,“通過系統梳理OpenAI的今昔對比,將評判權完全交給公眾”。